遊戲見親情

「與孩子相親相愛,共享天倫之樂」是普天下為人父母的理想。然而,按著孩子健康的身心發展,孩子有時會同父母保持距離,甚至築起圍牆,自我保護,不自覺的想獨立自主。有些父母會誤以為孩子「不聽話」,採取嚴厲或放縱的管教方式,希望藉此與孩子拉近距離。可惜當父母在孩子後面追,孩子卻不斷往前跑,形成了兩代的追逐關係。 其實胎兒在母腹裡,已經開始同父母有緊密的連結。懷孕的母親對胎兒的舉動特別敏銳,喜悅的同丈夫分享胎兒的一動一靜,丈夫會好奇的用手摸妻子日漸漲大的肚皮,甚至把耳朵貼近,聽胎兒的心跳聲。父母與子女的親密關係,始於懷孕期。...

憑著愛,走進孩子的世界

有些父母會問﹕「為何孩子不自律?」「為何孩子不願吃飯?」「為何孩子發脾氣?」「為何……?」父母總喜歡對準問題去探究原因,希望最終能為孩子解難,讓孩子健康成長。其實,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裡,會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,可是問題似乎是層出不窮,當一個問題解決了,下一個問題又會出現,甚至幾個問題一起浮現,令父母擔心不已。...

我有用/可愛嗎?

有些人在影相時,喜歡豎起大拇指或用V字手勢,無疑這是個得勝的姿態; 也有些人喜歡賣萌,擺出一副可愛的樣子。加拿大攝影治療師Judy Weiser認為人在鏡頭前擺甫士,是要展示一個面向世界的自我。根據這個概念,相信被攝者都想向世界呈現自己內在的某個部分,而最常見的包括了「能力」和「可愛」這兩部分。美國臨床心理學家黃維仁博士在其文章<挑戰人性複雜深刻的難題>裡,認為「我有用嗎?」和「我可愛嗎?」都是人一輩子要尋找答案的兩個難題。...

夫婦同心由溝通開始

「夫婦同心,其利斷金」。在家庭生活裡,夫婦常遭受考驗。若二人能彼此扶持,一起面對艱難,便能增進兩方的了解,感情變得更堅固。然而,要勝過考驗也不容易,當面對困難時,有些夫婦會互相指罵,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;有些配偶習慣獨力承擔,但同時埋怨對方坐視不理;更有些夫婦會退縮,說性格不合而分手。夫婦如何同心抗逆呢?...

吃奶?!

我們對一些事都很容易帶著辨識的眼光去看。像吃奶、用尿片、啜手指等,成年人會從一個成長的評審角度來看。成人會想:「孩子這麼大了還要吃奶,孩子為什麼這樣不成熟呢?」。孩子究竟是成熟亦或不成熟? 對於這問題,成人很少從孩子需要的角度去看。甚至是成年人看見問題,立刻就會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去做一些事去矯正。解決問題是成年人經常採取的角度,只是容易忘記了孩子的角度。小孩子成長是一個過程,而在過程中,心急的成年人會過早下了判斷,或是制止,或是催逼,而忽略了孩子的問題是一個訊息,要告訴你他的需要及他的狀況。...

孩子,你能講嗎?

威威(化名)吃晚飯時,表現有情緒,他邊吃飯邊用力踢枱腳。爸爸開聲喝止他,可是威威沒有理會,反而越踢越起勁,似乎在發洩憤怒。經過屢次勸阻無效後,爸爸開始動怒了。 爸爸: (嚴厲地)你做咩喺度踢?你發生咗咩事?你講啦!威威: ………(心中害怕,稍稍停下來,沒有作聲,低著頭,不敢望爸爸。)爸爸: 你講啦!做咩唔講呀?……你講呀!威威: 嗚…嗚…。 (情緒爆發,放聲大哭。)媽媽: (緊張地)你唔好喊先,爸爸問你咩事呀,講比爸爸聽啦!威威: 嗚…嗚…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