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本自我發現的記錄畫冊。
看著《以畫為鏡──把情緒畫給神》的圖文,如同走進了作者的身心靈醫治歷程。我發現從單色針筆到彩色啫哩筆的採用,從簡單壓縮式的平面圖案到自由開放的立體圖像,從個人內心的探索到人際動力的追求,從孤獨無助且恐懼憤怒的情緒到與神同行且自由釋放的心態,全都標誌著作者生命的轉化。這轉化相信是作者在困難中,願意透過藝術創作,放下自我防衛,啟動內在生命力以抓緊神的手,步步跟隨的結果。
作者在書中真誠開放地分享她深層的內在經驗,讓我們明白人在情緒困擾中依然有出路。作者因童年創傷,一直以理性壓倒感性的方法自我防衛,令負面情緒抑壓在心底深處,無法釋放。最後近乎抑鬱,藝術治療卻幫助她走出了困局。
在兒童的腦部發展過程裡,圖像比言語的形成早得多,所以當人遇到早期的童年創傷時,大腦的語言區可能還未發展得完全,以致未能用言語表達創傷的經驗,而創傷遺留的記憶就大多傾向圖像而不是言語,這種情況有可能會延續至年長階段。藝術治療幫助創傷受害者安全地用視覺層面深入探索創傷經驗,令他/她可以用非言語和較不直接的方式與內在的痛苦對話,這有助創傷事件的圖像得以轉化。本書作者既有神的同行,又有輔導員和教會群體的支持,所以她能在安全的環境裡放下自我防衛,拆下圍牆,打破固有以理性壓倒感性的習慣,盡情地在畫紙上表達情感,啟發了新的選擇和可能性,不單令生命得以成長,就連畫畫的風格也突破了。
在藝術治療歷程的最後階段,作者分享:「最令我高興的是,轉化令我終於知道真正的喜樂為何物」。作者憑著信心仰望神,在恩典之中,進行了藝術治療,用美麗的圖像表達內心幽暗的部分,令困難轉化為希望。最後,她嘗到「喜樂」果子的滋味。這令我想起聖經說:「喜樂的心乃是良藥;憂傷的靈使骨枯乾」(箴言17:22,和合本聖經)。盼望讀者們也能分享這種喜樂,得著神的賜福!
詹玉冰
個人、婚姻及家庭治療師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
同心輔導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