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的出路

情緒的出路 – 由認識自己開始

今天美玲(化名)來到輔導室,年青漂亮的她,穿著喜愛的淺藍色裇衫,深信這色調能表現友善,並會為自己帶來更多友誼。記得她曾表示淺藍色衣服就像在人與人之間放置了一片玻璃,有既相隔又看透的感覺,可增進彼此的安全感。她臉上掛上已預備的笑容,態度有禮,手裡拿著兩杯水,把其中一杯給輔導員。她連聲為改期約見道歉,即使輔導員表示不介意,她仍想清楚再解釋一遍今次提早面談的原因,說話的速度有點急,內心焦慮,怕輔導員不了解她的情況。

放鬆自己 連接感覺

為了幫助美玲放鬆一點,輔導員請她舒舒服服的坐下來,安靜片刻,感受著梳化給自己的承托。美玲開始與內心的感覺連接,她用好奇和接納的態度聽自己內在的聲音。未幾,她發現內心有幾個部份:

焦急 – 想趕快做點事情解決問題
內疚 – 批評自己做得未夠好
害怕 – 擔心別人不明白自己而引起誤會
其他 – 不知名且混亂的感覺

在輔導員的同行下,美玲放膽讓內在的不同情緒展開一場對話。

焦急:「快點! 趕快把事情解釋一遍,不然輔導員會生氣的。」
內疚:「是我的錯,我不該打亂輔導員的時間表。」
焦急:「自責也沒用,不如快快給她端上一杯水,希望她感受到我的誠意。」
內疚:「我真無用,我沒有能力把時間安排得好。」
害怕:「恐怕輔導員覺得我太麻煩,不肯聽我的解釋。」
焦急:「趁輔導員還未責備我之前,我趕快再說清楚,希望她明白我。」
內疚:「沒用的,怎樣講也是我理虧。」

自我發現 深入探索

經過情緒角色的對話後,她發現內心的矛盾,明白自己很想與人有和諧關係,但責備自己做得不夠好,就心急想做點事情補救,可是,帶著這麼重的內疚心,她無法對準別人的真正需要。結果,她整天為這人效勞,或為那人服務,卻未得到預期的欣賞和肯定,更遑論可增進友誼。

美玲覺察到這份內疚自小就跟著她,使她很痛苦。她希望在這方面認識自己多一點,尋找情緒的出路。輔導員試用一些相片咭作為探索工具,幫助她了解自我。美玲從幾拾張相片中挑選了一張自己喜歡的。她從畫面中看見一雙祈禱的手,她用心靈與畫面連接,心裡浮現了外婆慈祥的臉孔,她想起外婆替她祈禱的情境。她把相片轉動,直至找到一個熟識的角度。她發現自己小時候常坐在外婆左邊,與對方聊天。昔日外婆的愛與關懷,此刻如甘露一樣澆灌在她的心田。她被觸動,眼睛發紅,眼淚不停地落下。

在輔導員的同行下,她心中塵封了的情緒盒子慢慢被打開,她開始接觸裡面的哀傷和內疚。她訴說外婆去世的經過,認為自己失去了世上最愛錫她的人,同時痛恨自己沒有好好盡孝道,沒有給外婆幸福的日子。歎息現在再沒機會對外婆做點甚麼,以報親恩。想到這裡,她的焦急情緒浮現,只因做不到甚麼,而更難過和內疚。輔導員用聆聽和同理心支持美玲,令她在哀傷中不覺得孤單。

輔導同行 整理心情
輔導員握著美玲的手,模擬外婆與她祈禱的情境,請美玲專注內在的經驗,感受著這種被關懷的感覺。美玲想起外婆在家族裡被輕看,且從沒有受過合理的待遇,一生勞勞碌碌,晚年時專責照顧美玲。可是當時自己年紀小,沒能力好好供養她,因此感覺對她很虧欠,現在想報答對方也沒機會了。美玲在悲痛中緊緊的與輔導員的手相握……。

美玲只想到外婆一直在祝福她,相反自己沒有做過甚麼去祝福對方,因而一直內疚,思想在鑽牛角尖,情緒找不到出路。其後,在與輔導員的對談裡,美玲內疚的心得到釋放,她發現單憑她的存在已能給予外婆祝福。外婆在家中的地位看似卑微,可是,專責照顧孫女的任務能使她在家族裡變得重要和有價值。究竟是外婆祝福了美玲?還是美玲在祝福外婆呢?正如輔導員和美玲的手相握一樣,已經分不開誰做在誰身上了。

詹玉冰
個人、婚姻及家庭治療師
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
同心輔導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