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戲見親情

「與孩子相親相愛,共享天倫之樂」是普天下為人父母的理想。然而,按著孩子健康的身心發展,孩子有時會同父母保持距離,甚至築起圍牆,自我保護,不自覺的想獨立自主。有些父母會誤以為孩子「不聽話」,採取嚴厲或放縱的管教方式,希望藉此與孩子拉近距離。可惜當父母在孩子後面追,孩子卻不斷往前跑,形成了兩代的追逐關係。

其實胎兒在母腹裡,已經開始同父母有緊密的連結。懷孕的母親對胎兒的舉動特別敏銳,喜悅的同丈夫分享胎兒的一動一靜,丈夫會好奇的用手摸妻子日漸漲大的肚皮,甚至把耳朵貼近,聽胎兒的心跳聲。父母與子女的親密關係,始於懷孕期。

嬰孩出生為父母帶來了驚喜。大多數的父母都會為嬰孩費盡心思,呵護備至。他們會留意到嬰孩的成長,並與人開心分享:「看,他長得多像我。」、「他打開了眼睛…對著我笑。」、「他用手抓緊我的指頭。」、「他用腳掌大力撐著我的大腿。」此時,兩代關係仍是緊密相連的。

那麼,父母和孩子何時變得有距離呢?當孩子在地上爬行,四處探索,或者主動放開父母的手,要自主的走動,並做自己喜歡的事時,便開始明顯的製造出距離。又當孩子漸長,聽懂父母責備的說話,而感覺羞恥和罪疚時,心裡不想受管束,便刻意和父母產生距離,以增加一點安全感。孩子入學讀書,在功課上常與父母起衝突,孩子看到父母生氣,感覺不被明白,又不懂表達自己,唯有自我防衛,與父母在情感上保持距離。

在兒童遊戲輔導室裡,孩子與人疏離的心態在遊戲中表露無遺。一位8歲的女孩築起私人的「秘密機地」,她躲到角落裡,用自己的身軀遮住手上的BB公仔,她想用工具為BB檢查身體,但怕做得不好而遭受批評。她對輔導員說:「這是我的秘密機地,你不要看著我…。」原來其母總是挑剔她的錯處,她習慣在家裡築起「秘密機地」,以策安全。另一位7歲的男孩竟向輔導員透露了心事,並說:「這是我爸爸不知道的,我沒有告訴他。」

雖然孩子都同父母有某程度的隔膜,但遊戲卻可拉近彼此的距離。一位11歲的女孩近年因喪母,與爸相依為命,爸在管教上較嚴厲,她則表現沈靜。爸很想明白她多一點,於是前來遊戲室一起玩耍,增進溝通。在擲飛標的過程裡,每當爸擲近紅心時,女兒都用求助的眼神偷偷望向輔導員,心在說:「怎麼辦?他擲得比我好,我感覺有壓力。」她似乎在爸面前未有足夠安全感去表達感受,寧願選擇沈默,任由焦慮藏在心裡。爸耐心的向她分享擲飛標應有的姿勢,沒想到她竟放下防衛,跟著爸的指引,一擊即中了紅心。她的焦慮釋放了,越來越開心和輕鬆。接著是用顏色配對圖片的遊戲。今次孩子教爸爸玩,爸發現自己對色彩的反應不足,很快在孩子面前認輸了。相信這是他們調換角色的新體驗,有助孩子在父女關係中,建立自信和成功感。最後亦是最剌激緊張的部分,是二人合作用紙咭建高廈。過程中,二人互相提點,互相支援,親情盡露。有一刻,爸不小心把高廈弄倒了,女兒默默的為爸效勞,把高廈恢復原狀,待爸繼續砌。這一刻可算是最溫馨的,爸發現女兒一直埋在心底的愛!

遊戲可使兩代放下防衛,拉近距離,表露原初的親情。

詹玉冰
個人、婚姻及家庭治療師
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臨床院士
同心輔導室